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反思 | 论艰难——它使生命熠熠生辉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9月22日 09:59 |
播放

艰难,这个词语好像是很多人生命中的共同经历,当然也可能有人说:“要抛开那些出生时就在象牙塔顶端的人,因为他们出生就不懂得‘艰难’是 怎样事情”。然而,就像有人曾经希望能做皇帝,想要获得万万人至上的荣耀,尽管做了皇帝,生命中还有很多无奈,就像末代皇帝溥仪一样,在象牙塔顶端出生,却半生颠沛流离。

艰难,并不会因为身份的高低而减少,只是根据生活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每个人生命的本质又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只是每个人处理的方式会有极大的不同。同样艰难的出现,对于勇敢者来讲,这样的艰难反而会成为促进生命长进的助力,经历艰难之后生命会变得更丰富。而对于软弱者来讲,这样的艰难,就会让自己不断地后退,最终消失在时间中。

最近有好几位弟兄姐妹给我发微信,问我说:“如果出现了抑郁状态该怎么办?”就拿最近的一个案例说,姊妹的弟弟在上海做IT行业,然后最近半年过上了超过“996”的加班生活,然后外加疫情的来袭,内心中又充满无奈,然后考证书接连没通过、投资几十万又失败,最近弟弟就陷入到了抑郁的状态中。

如果从客观的角度讲,这样的艰难的确会压垮一个人,会让人陷入到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有些人就会向上帝发出埋怨,问上帝:“为什么让艰难发生在世界中,如果世界上没有艰难,岂不是每个人都能幸福的生活么?”

如果没有艰难人的一生就会幸福么?或许这就在于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了。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温饱有余之后,患有抑郁症的现象反而增加。其实这也正是主耶稣曾说的:“人活着不单是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物质的满足其实并不能成为人生命中最真实的满足,而灵魂的丰盈才是。当然,这也正是艰难与苦难出现的原因。艰难与苦难这“两兄弟”的出现,往往会让人敬而远之,如果人真的能看见它们的实际形象,定然会有人追着打他。

因为有些人确实苦,儿时丧母、中年丧父、晚年丧子,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当然经历更痛苦事情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艰难也有其正向的价值,虽然从肉身的角度,我并不希望经历艰难,但是和经历过艰难的圣徒沟通却能发现他们的生命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光芒。

我想艰难的出现,对于人而言,最真实的教导莫过于让人知道自己是“人”,而且自己仅仅是“人”。从人造巴别塔开始,人想要彰显自己荣耀的想法就从来没改变,小到一个人,大到全人类,人总是希望能让自己的名被彰显出去。

但是正是因为有困难的出现,让人知道自己不过是血肉肢体的人,自己有软弱、有情绪、有疼痛,才会让人在骄傲的时候心存一丝敬畏,不至于毫无顾忌。记得有一首歌词中曾说:“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是啊,在拥有权利的时候、在有足够资源的时候,谁不想长寿、谁不想永享美福呢?

但是,如果掌权者真能活五百年,那试问:百姓真的会幸福吗?社会还会进步?文明还会延续么?我们无法做准确的回答,因为死亡如同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隔绝着一切。由此可见,死亡的出现的的确确属于艰难,但正是因为死亡,人才会懂敬畏、懂珍惜,不至于放任自己。

在艰难中人会更认识自己,在艰难中人也才会更懂得人世间的冷暖人心。上帝完全可以让人活在一个安乐窝中,就像电子游戏的人物,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样就怎样。但是那样的生命却不够立体,不够丰富、不够纯粹。

当人在平顺的时候,并不会对生命本身有更多认知,仅仅会在意环境的好坏,但是在艰难中的时候,才会思想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基督徒都是在人生极其艰难的时候信耶稣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在无助中寄希望于神,而是在艰难的时候才会正视自己生命本来的样子。

艰难与苦难,人人都不喜欢,但是唯有艰难和苦难会让生命变得熠熠生辉。我们羡慕的摩西,他曾经被隐藏了四十年,四十年的艰难我们未曾看见,却只羡慕了他的光芒;我们喜爱的约瑟,它曾做过监狱、为过仆,这些艰难没有被刻意描绘,虽然他曾做了宰相,但是艰难却早已成为了生命的印记。

外邦人,常常追求福乐与安康,但是基督徒却不该如此,我们应该更看重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和安排。论艰难,我们可以的看保罗,保罗曾说:“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保罗经历的这些艰难并没有将他压倒,相反让他更清楚了生命的目标。

上帝没有将艰难从我们生命中挪移出去,不是他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他更希望让我们在这些艰难中生命变得更加的璀璨。正像经上说:“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